紅網時刻新聞10月23日訊(通訊員 蔣軍君)種了烤煙種水稻,一地雙收糧滿倉。連日來,湖南省新田縣的晚稻陸續成熟,廣大農戶搶抓晴好天氣,在田間地頭忙碌,一幅幅喜人的秋收圖景讓人應接不暇。近年來,新田縣積極發展“煙稻輪作”模式,既扛穩了“糧袋子”又鼓了“錢袋子”。

新田縣石羊鎮萬畝煙稻輪作示范基地。
在新田縣石羊萬畝煙稻輪作示范基地,廣袤的金黃稻田與延綿秀美的群山、錯落有致的村莊、蜿蜒曲折的河流、縱橫筆直的道路交織在一起,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交相輝映,呈現出調色板般的瑰麗景象。連日來,當地種植戶紛紛組織人員搶抓農時收割晚稻,收割機在田野里來回穿梭,割稻、脫粒、裝袋一氣呵成,確保顆粒歸倉,處處彌漫著豐收的喜悅。
“種了烤煙再來種晚稻就是好,水稻長勢好、產量高,今年的晚稻產量有1200斤每畝,每畝利潤有近千元。”這幾天正在忙著收割晚稻的石羊鎮赤新村村民李建平是村里多年的種煙大戶,今年種植烤煙30余畝,烤煙每畝產值8000余元,純利潤達6000元每畝,烤煙加上晚稻,純收入達20多萬元。這幾天盡管十分忙碌和辛苦,但是今年的好收成讓他干勁十足,臉上寫滿了豐收的喜悅。

煙稻輪作基地滿地金黃。
李建平口中的“種了烤煙種晚稻”就是當地利用冬天和春天低溫環境種植煙葉,夏季收成后播種一季晚稻,實現兩季水旱輪作,這種模式被稱作“煙稻輪作”。由于烤煙和晚稻都是季節性較強的作物,煙葉收成完,正好接著種水稻,時間上“無縫銜接”,可實現一地兩用,一年兩收。
“長時間單一種植不僅會導致病害頻發,還會造成土壤營養元素虧缺。”新田縣煙草專賣局石羊煙草站站長鄧會明表示,一季煙葉一季水稻的綠色生產模式,在種植時間上剛好銜接,既利于晚稻對前期肥料的吸收,又能使晚稻的病蟲害明顯減少。此外,水旱輪作還能有效保育土壤,增加土壤肥力,為來年的豐收打下基礎,可謂是一舉多得,形成了良性循環。
這幾年,新田縣越來越多的農民嘗到了煙稻輪作的“甜頭”,不少年輕人也回鄉當起了“新農人”。荒地得到復墾,土地得到合理利用,田間地頭,可以看見越來越多農民的身影。

農戶正在煙稻輪作基地搶收晚稻。
新田縣地頭社區90后青年駱濤,高中畢業后一直在城市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同村村民那里聽說煙稻輪作風險低、有保障。駱濤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加入了煙稻輪作這個隊伍。回到新田老家的駱濤一邊向父親學習種植經驗,一邊摸索實踐,用一年多的時間,從零基礎到逐漸熟悉各項流程,他慢慢摸到了其中的門道。“今年收成不錯,種了80畝烤煙,煙稻加起來有40多萬元的純收入,明年我想繼續擴大種植面積。”
村民們在“家門口”就業,既保障了“米袋子”,又鼓起了“錢袋子”。近年來,新田縣通過強化耕地保護、推廣現代農業技術、完善農業基礎設施以及實施農業全程機械化等措施,積極發展“煙稻輪作”模式,落實糧食種植獎補政策,激發了當地農民種糧積極性,據統計,目前,新田縣煙稻輪作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煙稻產業深度融合、高效生產的模式在新田大地上運用得越來越廣。
來源:紅網
作者:蔣軍君
編輯:王楊
本文為中國·十八洞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www-228444.com/content/646854/67/14383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