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陳珉穎 何青 海南報道
第一次到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采訪,被告知正在開會,需要稍作等候。但讓人意外的是,記者被直接帶到會議現場。
參會人員或站,或坐,會議流程快速推進,絲毫沒有因“外人”在場受到任何影響。
十分鐘后,采訪開始。
全國首創“一人局”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鄭重宣布,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2019年4月11日,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掛牌成立(以下簡稱“海南經發局”)。該局由海南省人民政府發起,不列入政府行政機構序列,全國首創“一人局”,登記為社團法人。

2019年4月11日,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正式揭牌。
這個局,只有局長一人是公務員,其余都按市場化原則運作。沒有編制,沒有財政預算,政府只在注冊之初給一些注冊資金,之后按招商引資的成績給一定獎勵,有媒體稱其為“一人局”。
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劉如濤介紹,不管是機制體制,還是運做方式,都緊緊圍繞讓企業經營更簡便、進出更自由、環境更舒適這個核心。
而這,勢必要求專門負責招商工作的經發局,本身也要有更加靈活的“頭腦”和“身體”。
“除掛職人員和局長外,其他人員都是面向社會招聘的年輕人,門檻之一是會一門外語。”海南經發局辦公室高級主管修寶杰介紹,全局工作人員40%左右有海外學歷背景,專業涵蓋金融、設計、電子商貿、廣告、新聞等,平均年齡34歲。
靈活的人員組成,多樣化的專業背景,年輕人的活躍思維,讓經發局每天都有激烈的頭腦風暴,當然也有最新最in的收獲。
由經發局承辦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中的配套活動,時裝周就是頭腦風暴的典型案例之一。

模特在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時裝周秀場展示時裝作品。
“作為聚合時尚文化產業的展示盛會,米蘭、巴黎、上海等時尚之都有賦予自身鮮明特色的時裝周,為什么海南不能有?”消博會時裝周主理人尚劉沁書畢業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國際時尚零售專業,當她向領導提出在消博會期間舉辦海南時裝周的想法時,第一時間就獲得肯定,很快進入策劃組織階段。
作為消博會的配套活動,時裝周已連續舉辦兩屆。2023年消博會時裝周以“蔚藍海岸”為主題,共設置包括消博會主秀場、“海邊落日”秀場、CDF“天際秘林”秀場等3個固定秀場及“世紀海角”1個快閃活動場地,融入海洋、沙灘、落日等自然風光,為優秀設計師、眾多品牌及消費者打造多彩動人的交流平臺。
眾多國際一線大牌,時尚大咖,專業買手,采購商匯聚一堂,強勢助力海南自貿港打造全球消費時尚引領地。時裝周也成為消博會上市場化運營程度較高的展會。
“我們招聘更講究人才的適配性與多樣性,鼓勵大家發揮自身優勢,勇敢創新。”劉如濤說,更靈活的體制機制和運行方式,才能給予企業更多的空間與便利。
招商特種部隊
“我們為企業跑(We Run for Your Business)。”走進海南經發局,一行醒目的標語第一時間映入眼簾。
這既是工作目標,也是自身精準定位。
“在先行先試的道路上,我們是招商特種部隊。”劉如濤說,作為一個面向海外投資者招商的服務機構,經發局是海南探索開放型經濟發展新機制、新模式、新途徑上的重要突破。

瑞士制表世家名士表(Baume & Mercier)在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舉行線上簽約儀式。
為了更好地做好招商工作,經發局在北京、香港兩地設辦事處,在亞、歐、美等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設立 16 個境外聯絡點,同時運行全球投資服務熱線,提供中、英、日、俄、德、法、意、西八種語言服務,構建起全球招商網絡體系。
溝通渠道有了,政策解讀也必須到位。
海南經發局還搭建了境內外新媒體宣傳平臺,設立“投資海南”微信公眾號、抖音、Twitter、LinkedIn等境內外新媒體平臺賬號,及時推送自貿港相關政策動向、政策解讀、投資機遇等內容,編制中英文版《海南自由貿易港投資指南》,為全球投資者在海南開展投資和經貿活動提供重要指引。
同時,加強專業招商,保證“一擊即中”。
大多時候,企業并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針對各個市縣開展調研,作為為企業提供專業服務的招商人員,經發局充分了解企業的訴求及合作意向,幫助企業與市縣園區加強對接,并結合自身優勢為企業量身制定“一對一”落地方案,加快推動企業盡快決策,確保項目盡快落地。
2022年12月,海南經發局首場海外招商推介會在日本東京成功舉辦,采取線上線下同步聯動的方式,吸引了包括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三菱商事、三菱UFJ銀行等五十多家日方機構和企業代表參加。
借船出海,抱團發展
湖南自古是魚米之鄉,市場繁榮,商賈云集。湘商成長于敢為人先的湖湘文化氛圍,以篳路藍縷的創業精神走天下。據統計,全球湘商已超過400萬,產業遍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如何做好湘商回歸工作,助力湘商在湘更吃香,一直是湖南各級政府的一項重點工作。
“對于湖南而言,要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就需要在各個方面與改革開放發展較好的地區加強合作。”湖南省人民政府駐海南辦事處黨組成員、副主任祝擁軍表示,湖南與海南各有各的優勢,也都有短板,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取長補短,才能實現湖海共進。
“如何借船出海,是湘瓊兩省共同的功課。”海南大學中國現代經濟理論研究所首任所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王毅武認為,湘瓊合作有著廣闊空間。
為推動自貿港建設,海南明確在稅收、貿易投資、離岸金融等方面,給予進駐企業各種優惠政策。
而湖南,已形成3個萬億產業、16個千億產業、4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湘瓊兩地可以進一步加強產業項目上的互通、資源優勢上的互補、市場機制上的互聯,互相借力對方的政策紅利、平臺紅利、產業紅利,抱團在國際化市場大舞臺上乘風破浪、駛向深藍。”王毅武說。

來源:紅網
作者:陳珉穎 何青
編輯:秦舷
本文為中國·十八洞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www-228444.com/content/646742/54/12946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