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6月6日訊(記者 莫楚寧 張藝凡 向力)6月5日,全國文化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考察團走進鳳凰縣竹山村、菖蒲塘村,花垣縣十八洞村,吉首市峽谷星空露營地、矮寨大橋、德夯景區,用腳步丈量湘西最美鄉村旅游風景線,見證一個個鄉村旅游賦能鄉村振興的鮮活案例。
賞鳳凰旅游村 從“無人識”到“美出圈”
初夏的一場雨后,湘西山色空蒙、碧波瀲滟,別有一番好景。6月5日上午,考察團來到鳳凰縣竹山村、菖蒲塘村,它們一個是曾經“美在深山無人識”的苗族村寨,另一個是“以果立村”的土家果鄉,今天,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現在啊,我們竹山村的牛都是領年薪的!”鳳凰縣文化旅游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曉莉為考察團講述時的神情滿是自豪。
竹山村建寨約有800多年的歷史,特色民居保存完好,是湘西著名“半坡部落”原始堡寨。2019年以來,竹山村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群眾參與、共同富裕”的思路,推進鄉村游開發,帶動村民參與旅游。
如今,寨內的居民吃上了“旅游飯”,有的負責耕田、鋤地等農耕文化展示,有的負責編草鞋、紡紗、織布、編花等非遺民俗展演,每個月可以領到兩千多元的工資;有些民居無人居住的,就由旅游開發公司租下來打造成民俗展示館,屋子的主人可以收到一筆租金。
坐落于青山綠水之間的竹山鄉居民宿,60多棟獨棟民宿與自然融為一體,形成了吃、住、游、購、娛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產品,成為鳳凰縣鄉村旅游的一抹亮色。
2022年,竹山村接待游客2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518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1820元增長到2022年的19800元;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235萬元。

菖蒲塘村則是一個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村,也是全國聞名的水果之鄉。它走出了一條水果立村、科技興村、文旅強村的特色發展之路,通過農旅產業發展實現收入4300萬元。
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6121元,增加到2022年的30392元;村集體經濟由2013年的3萬元,增加到2022年的650萬元,今年有望突破1000萬元。
空氣中彌漫的淡淡果香、土家阿妹遞來的新鮮蜂蜜柚子茶,都在訴說著鄉村振興的碩果累累。
訪十八洞村 首倡之地不負所托
下午,考察團走進十八洞村。梨子寨光滑的青石板路將錯落有致的木屋串聯成珠,一直綿延至小山頭上的精準坪廣場。作為“精準扶貧”首倡地,這個常住人口不到千人的小村莊展現出煥然一新的面貌。
跟隨解說員的步伐,大家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的考察足跡首先來到“大姐”石拔啞家,石拔啞敞開屋門,操著普通話熱情地打招呼;不遠處,“老支書”石順蓮帶領繡娘們,手執銀針向大家展示著“苗繡”技藝;當年總書記召開座談會的場地的土坪換成了石板,還多了游道和護欄。一路走一路看一邊聽,大家深刻到感受到了十八洞村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村內旅游經濟的發展,十八洞村已實現人均一戶吃上“旅游飯”。十八洞村的旅游產業是圍繞其原有民族元素進行的保護性開發,濃郁的苗寨風情得到了保留,趕秋節、三月三、四月八等特色活動成為引客的亮點;圍繞特產苗繡建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讓苗繡技藝有了新的傳承。與此同時,坐落于懸崖上的十八洞·地球倉懸崖酒店則讓古老的苗寨和未來感實現了融合。
從旅游扶貧到文旅賦能鄉村振興,十八洞村創造了中國脫貧攻堅的鮮活樣本,成為國際減貧交流基地和新時代紅色地標。2013年,十八洞村村民人均純收入為1668元,2022年躍升至23505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80萬元。
游矮寨大橋 賞“中國的圓月亮”
德夯大峽谷形成的天塹之間,橫跨著一道鋼鐵構筑的“彩虹”,這就是矮寨大橋。下午,考察團來到這里,忍不住感慨“中國的圓月亮”的雄奇偉大。
矮寨大橋距吉首城區約20公里,是世界上峽谷跨徑最大的鋼桁梁懸索橋,大橋主跨跨徑1176米,橋面到谷底高差達355米。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矮寨大橋時,贊譽“大橋很雄偉、很壯觀,這里風景很秀美,發展旅游很不錯”“這就是中國人自己的圓月亮”。矮寨大橋與趙州橋、南京長江大橋一起被編進中學教材,成為湖南旅游的新名片。2021年6月,矮寨大橋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如今,矮寨大橋既是湘西連通世界的交通要道,又是賞橋梁之美、觀峽谷風光、體驗高空刺激項目的旅游勝地。峽谷星空露營地的建設,又讓這里增添了戶外露營、網紅打卡的好去處。
位于峽谷內的則德夯苗寨是集苗族原生文化、峽谷自然風光于一體的風情景區。

以奇美的自然山水為背景,這里開發了《德夯幻境》沉浸式體驗節目,6月4日首演。其似劇非劇、似演非演、似宴非宴、似寨非寨的獨特呈現方式,令觀眾贊嘆不已,為湘西文旅再添新名片。
來源:紅網
作者:莫楚寧 張藝凡 向力
編輯:李艷華
本文為中國·十八洞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www-228444.com/content/646740/97/12729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