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半條被子”的故事,映照出共產黨人的初心,彰顯了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近年來,湖南的干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以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生動演繹“半條被子”故事的新時代內涵,激發初心動能。如今,沙洲村作為一扇展示新時代軍民魚水情、黨群一家親的重要窗口,將紅色文化、綠色生態、古色鄉風有機融合,續寫著“半條被子”故事的新篇章,鋪展出了幸福鄉村的瑰麗畫卷。

一條被子對半分,一顆初心照永恒。
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深情講述了“半條被子”故事。“半條被子”的溫暖,情動中國。
2020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第一站,直奔“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郴州市汝城縣沙洲村。
紅色熱土沙洲,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深情牽掛。

▲ 2020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湖南考察調研。當天下午,他來到郴州市汝城縣沙洲村,了解當地開展紅色教育、發展扶貧產業、鞏固脫貧成果等情況。(圖片來源:新華社)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
沙洲村,山大溝深、人多地少,曾經一度極為落后。2018年,整村脫貧。2021年,人均收入1.71萬元,村集體收入70.5萬元,全村面貌日新月異。村民感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從“半條被子”到幸福日子的巨大變遷,緣于習近平總書記“打開”了沙洲村這扇“窗口”,讓這個瑤族村莊成為新時代紅色地標,“走紅”為著名旅游打卡地。
2022年國慶假期,沙洲景區日均接待游客近萬人;10月2日,央視《焦點訪談》播出了《“半條被子”的溫暖代代傳》,沙洲村的“紅色熱能”持續噴涌……
今年5月,湖南省委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若干措施》,提出“把沙洲村打造成展示新時代軍民魚水情、黨群一家親的重要窗口”,賦予沙洲村新的使命和征程。

▲ 10月2日,央視《焦點訪談》聚焦沙洲。
沙洲村作為重要窗口,映照著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服務、人民至上的初心,是新時代涵養初心的重要源泉。
在沙洲村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仔細參觀了“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深入了解了這個感人故事的細節。
“‘半條被子’的故事,代表了我們黨的初心,體現了黨的為民本色。”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為民服務,承諾了就要兌現”。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下,這一初心使命,更加熠熠生輝。

▲ 沙洲村深入挖掘紅色旅游、綠色生態、古色鄉風等資源優勢,把過去的“紅色文化+旅游”脫貧致富模式,升級為“紅色旅游+綠色發展”鄉村振興模式。(圖片來源:汝城縣委宣傳部)
“半條被子”映初心,贏民心。
近年來,郴州市委派駐沙洲村工作隊和支村兩委牢記總書記囑托,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踔厲奮發為村民謀發展。
沙洲景區綠化與攤位提質、公共區域無障礙改造;整個景區一盤棋落子:快樂村瑤族文化體驗、五一村長征文化拓展、秀水村文創產品開發、韓田村非遺文化傳承、文市村文化夜市消費。環沙洲鄉村振興示范帶,在郴州市立標打樣……
不僅沙洲村,整個汝城縣視“群眾滿意是最大政績、群眾幸福是最大民生、群眾富裕是最大追求”。
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沙洲村兩周年之際,郴州市委常委會會議組成人員來到沙洲村,重溫殷殷囑托,吹響了奮斗號角——從沙洲出發,一起向未來!
“半條被子”的那股熱力,穿越時空,在紅色血脈的賡續中,涵養出更加磅礴的初心動能。

▲ 沙洲村,詮釋初心的地標。(圖片來源:汝城縣委宣傳部)
沙洲村作為重要窗口,折射著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黨群一家親以“半條被子”的溫暖傳承持續演繹。
在沙洲村,習近平總書記對鄉親們說,“半條被子”的故事讓人民群眾認識了共產黨,把黨當成自己人。
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回望歷史,在我們黨百年發展歷程中,如“半條被子”一樣的溫暖、感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它們詮釋著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中國共產黨因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
2021年12月初,湖南省委書記張慶偉到沙洲村調研時指出:“半條被子”精神是我們黨踐行初心使命的生動詮釋。我們要深刻認識黨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與共的血肉聯系,建好紅色基地,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冷暖牽掛、困苦共擔,初心連民心、黨群一家親,是最溫暖的情感原鄉。
黨群一家親,有“真情”方會有“親情”。郴州市委派駐沙洲村工作隊和支村兩委不僅從大處著眼,帶動全村邁向共同富裕,還注重從細節入手,為村民傾情服務:為沙洲村提質改造后山游步道,村民不再腳踩泥濘,這是一種“照看好腳下”的真心;安排專人給村民住房撿瓦補漏,這是一種“知屋漏者在宇下”的真心……以百姓需求為圓心,以“群眾利益無小事”為半徑,黨群一家親就能畫出最大同心圓。

▲ 沙洲村提質改造旅游步道。
汝城縣萬名干部把“半條被子”精神奉為傳家寶,一句“把上門群眾當客人待、把村里群眾當親戚走”的承諾,一道“群眾對鄉鎮駐村干部、工作隊100%認識、98%以上認可”的硬杠杠,用真心濃厚了魚水情,將黨群一家親提升至一個新境界。
把“問題清單”變“履職清單”“幸福賬單”,郴州市委書記吳巨培感慨:老百姓是天,黨員干部只有對尋常巷陌里“急難愁盼”“牽腸掛肚”的事“時時放心不下”,才能激生黨群同心的磅礴力量。

▲ 郴州市委派駐沙洲村工作隊深巷訪民意。
沙洲村作為重要窗口,折射著軍民守望相助、同甘共苦的魚水深情,不斷砥礪新時代團結奮進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
紅軍打勝仗,人民是靠山。作為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其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半條被子”故事就是軍民魚水親情的生動體現,蘊含著“軍民情深、守望相助”的核心要義,彰顯了“紅軍關愛百姓、百姓擁護紅軍”的優良傳統與“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永恒主題。
“半條被子”故事還蘊含了“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的精神品格。長征路上,紅軍即使物資匱乏,條件艱苦,也堅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共產黨“為什么能”,人民軍隊“為什么紅”,不變密碼是“靠紀律吃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我軍一直堅守的軍紀,它的最早誕生地則是在湖南郴州市桂東縣沙田鎮。
紅軍過境湖南汝城,《紅星報》印發了長征路上唯一一期號外,大寫“紀律”兩個字。號外里有“出發時要向群眾告別”的紀律規定,女紅軍與徐解秀難舍難分話別,才有了“半條被子”故事濃情上演。
紅色郴州既是“半條被子”故事的發生地,又是“第一軍規”的頒布地。汝城縣沙洲村、桂東縣沙田鎮,兩枚姓“沙”的紅色地標,共同見證黨的群眾路線、折射軍民的魚水深情。歷史雖有偶合,偶然卻蘊必然。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以百姓心為心”,披沙瀝金、砥礪初心。

▲ 大美沙洲。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時殷殷囑托:“湖南是一方紅色熱土,大批共產黨人在這片熱土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發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
當前,湖南全省廣大黨員干部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弘揚“半條被子”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從哪兒來”,謹記“到哪兒去”,一切以人民為中心,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奮力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為的是使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發充實、更加豪邁。

▲ 沙洲曬秋節,曬出滿滿幸福感。(歐智敏 攝)
每個時代,都要奮力走好長征路。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共產黨人要強初心、勇擔當,激發新的發展動能,用黨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傳承“半條被子”的溫暖,高揚“為人民謀幸福”的旗幟。
進發!奔向新的征程!
總策劃:賀弘聯
編 審:唐炎林 黃 軼
撰 稿:盧黎清 陳 乘
制 作:陳 偉 鄭玉焓 莊 程

來源:紅網·觀潮的螃蟹
作者:盧黎清 陳乘
編輯:張立
本文為中國·十八洞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www-228444.com/content/2022/10/11/11924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