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文明村文星村。
湘鄉市金石鎮文星村地處湘鄉市最北端,曾獲評全國文明村和湖南省同心美麗鄉村。近年來,文星村持續推進移風易俗,不斷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村民幸福感節節攀升。
“喜事新辦、喪事從簡,破除陳規舊俗,反對鋪張浪費……”在文星村,家家戶戶門口都貼有文星村村規民約,這版村規民約既“接地氣”,又與時俱進,是村民們的行動“指南”。
“過去每逢紅白事要隨很多份子錢,許多人還喜歡互相攀比。全年積累下來,這部分的人情支出甚至占家庭年收入的25%,造成我們很重的經濟負擔。”說起早些年的人情消費,村民張建湘連連搖頭。

村民代表座談會。
為改變這些陳規陋習,2018年,文星村召集村民代表集思廣益,由村民自己制定紅白事操辦標準,用制度化的方式引導村民主動轉變觀念。同時,文星村還成立紅白喜事理事會,開展宣傳倡導和紅白喜事監督;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125名黨員全部簽署移風易俗承諾書。自此,“大事簡辦,小事小辦,一般事不辦”的文明理念在文星村蔚然成風。
7年來,文星村的移風易俗成效如何?該村黨總支書記劉和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7年來,文星村紅白事共177場,均按照統一的酒席規模、禮金限額、場地布置等進行簡辦,遏制了不良風氣,直接為村民減負1050余萬元。”

每年清明當地群眾自發到文星村烈士陵園緬懷先烈。
移風易俗既要破舊,也要立新。自2018年起,文星村每年重陽節都開展評選“五好老人”“五好兒子”“五好兒媳”等活動,推動新風從“軟約束”變為“硬激勵”。2022年,文星村建立烈士陵園,集中安葬9位散葬烈士,每到清明,村“兩委”組織黨員干部到陵園緬懷先烈,村民們也紛紛自發前往,紅色基因融入文明鄉風之中。
在構建了規章制度和重塑了文明觀念后,村民們得以把精力專注到產業發展和增收致富上。目前,文星村已成立8家專業合作社,發展了水稻、蔬菜、油茶林、土雞、黑斑蛙、泥鰍等種養殖業,戶均收入與7年前相比至少翻倍。
“我們現在的精神文化生活可多樣了。我們自發組建了歌唱隊、舞蹈隊、軍樂隊、龍燈隊等團體,日子過得既有意思又有意義。”村民張建珍臉上洋溢著幸福快樂的笑容。
如今的文星村,少了人情支出的壓力,多了產業豐富的底氣和強村富民的動力。下一步,文星村計劃深挖紅色資源,打造文旅融合新亮點,以文明新鄉風繪就鄉村新圖景。
來源:湘鄉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葉玉爽
編輯:楊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