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至26日,發展中國家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經營管理研修班近30名外國學員,走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花垣縣等地,調研學習中國地方農業發展的經驗做法。

工作人員向研修班學員介紹永順獼猴桃種植技術(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該研修班由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承辦,學員來自尼日利亞、坦桑尼亞、哈薩克斯坦、古巴、黎巴嫩、阿富汗、毛里求斯、塞爾維亞8個國家。
學員們在永順縣毛壩鄉古莓茶種植保護基地、顆砂鄉優質稻生產基地等開展調研,了解高坪鄉場坪村和美鄉村建設情況,品嘗和體驗采摘永順莓茶。在永順獼猴桃實驗站和永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學員圍繞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武陵山區水果產業現代化發展等主題,與當地工作人員進行交流。

學員在了解顆砂貢米產品(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永順莓茶,不同于我們國家的黑茶,味道非常特別!”來自坦桑尼亞的卡利曼加西·娜塔莉婭·納夫塔利說。
在花垣縣,學員先后參觀考察十八洞村精準扶貧主題陳列館、十八洞村梨子寨、十八洞農業特色產業示范園等,聆聽十八洞村的脫貧致富故事,了解花垣鄉村旅游開發、茶葉基地建設、農業品牌創建、電商平臺運營等經驗做法。

學員體驗繡苗繡(楊澤江 攝)
看到十八洞村的巨大變化,黎巴嫩學員哈提卜·阿里深受觸動,他說:“十八洞村民齊心協力,共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學員在十八洞農業特色產業示范園考察(楊澤江 攝)
“這次活動,讓我對中國農業文化和現代農業新技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們要把這些寶貴的經驗、技術帶回去,促進本國農業發展。”塞爾維亞學員米亞托維奇·博揚表示。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張頤佳 黃馨怡 楊澤江 梁嘉偉
編輯:田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