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行走在瀘溪縣興隆場鎮綠意盎然的田野上,農戶在連綿起伏的山間忙碌,一幅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大美畫卷徐徐鋪開。
近年來,該鎮堅持以“抓黨建、強組織、興產業、促振興”為發展思路,把黨支部建在農業產業項目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獲評全省農業產業強鎮。
支部建在產業鏈,激發鄉村振興“源動力”
在該鎮密燈村千畝白茶基地里,一株株芽尖透亮、滿披白毫、如銀似雪的茶芽在藍天白云下隨風起舞,茶農正忙著采茶。
白茶基地是該鎮黨委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所建,目前已發展白茶種植 6000畝。2022年投資995萬元建成占地1987.66平方米的白茶加工廠,打造出集加工、檢驗、配送、銷售為一體的新型茶葉加工廠,形成白茶產業全鏈條,近兩年實現銷售收入3300萬元,帶動群眾致富600余人。
該鎮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由黨組織帶領龍頭企業、合作社,廣大村民抱團參與,形成支部引領、產業驅動、農戶參與的生動局面。并明確黨員責任區,在田地里筑起“紅色堡壘”,黨員定期開展“特色農業管家”下田間活動,為群眾送技術、送服務,形成了特色高效的產業發展體系。
“頭雁”沉到產業鏈,爭做鄉村振興“排頭兵”
“村支書就是百姓的火車頭,村級班子就是群眾的主心骨?!蔽謇锲褐_建華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2022年,羅建華養豬30余頭,種植烤煙50余畝,實現收入20萬元。本著“一人富不算富,要帶大家一起富”的初心,他深入研究分析本村農產品優勢和銷售劣勢,然后綜合施策,使全村農產品銷售額達120萬元,村集體經濟增收30余萬元。
像這樣的“頭雁”,在興隆場鎮有10位。近年來,該鎮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按照“好中選優、優中選強”的標準,選拔政治素質強、道德品行好、帶富能力強的“頭雁”領跑鄉村振興。同時,積極引導離任村黨組織書記發揮余熱,對新班子進行“傳幫帶”。在此基礎上,大力開展鄉、村兩級理論講座、技術服務等活動,培育“土專家”“田秀才”“技藝技術能人”,建立鎮人才庫,目前入庫人才37人,進行“引智回鄉”,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群眾富在產業鏈,提升鄉村振興“凝聚力”
“楊社長,你看煙葉長勢如何……”在興隆場鎮興旺煙葉合作社,楊秀巖正忙著跟種植戶講解煙葉培護技術。楊秀巖是興旺煙葉合作社社長,近年來他充分發揮黨員示范引領作用,積極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興一個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群眾。該鎮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引導群眾以土地流轉“獲租金”、資金入股“變股金”、就近務工“掙薪金”、產業收益“變現金”帶動村民增收,參與群眾年增收約6000元。
目前,全鎮形成了以13000畝辣椒、6000畝白茶、3000畝烤煙三大農業特色產業為龍頭,生姜、林下雞、富硒水稻等多產業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正朝三產融合,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奮進,讓更多的群眾富在產業鏈上。
來源:團結報
編輯: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