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群眾都主動參與進來,雙坪村的嬗變之路就會越走越寬闊。”省發改委派駐花垣縣龍潭鎮雙坪村駐村第一書記劉城說。自工作隊進駐雙坪村后,劉城探索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發展模式,推進重點建設項目18個,促進消費幫扶20萬元,2022年村集體經濟增收100萬元。
近兩年來, 像劉城這樣的駐村第一書記,全州按照應派盡派,接續向1789個村(社區)和147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選派了1802名駐村第一書記和3053名工作隊員,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
向下扎根,共建干群“連心橋”
“想要搞好基層工作,關鍵是要把老百姓當作自家人。”這是永順縣民政局派駐永茂鎮樟木村第一書記彭宏春剛到村時,村支書石國祥講的話。
“王哥,今年又準備增養幾頭黑豬?”“申請小額信貸這個事回頭就協助落實”……彭宏春謹記支書的叮囑,不敢有絲毫大意,帶著駐村工作隊起早貪黑,深入農戶家中摸底,熟悉村情民意,村民也很快認識了這個新來的“彭書記”。
一次走訪中,彭宏春得知村民小黃在27歲時便患尿毒癥,其母提供自體腎為其成功移植,換腎后的母親身體也大不如前,還得在縣城打臨工維持生計和維護小黃的后續治療,其年邁的父親身體也不適只能在家干點輕松的農活,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緊巴巴。
堅強的小黃讓彭宏春感到心酸,他立即幫助解決臨時生活困難救助2000余元,并為小黃爭取到后續治療相關醫療救助服務,還為小黃父親安排了村水管員公崗,每年可獲7000多元工資,大大減輕了小黃一家的經濟負擔。在彭宏春的多次鼓勵下,小黃也在省城找了一份輕體力工作,他們一家的生活又開始步入了幸福的“快車道”。
在保靖縣甘溪村,省委組織部派駐工作隊與村支“兩委”、全村村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建設千畝優質稻基地,完善加工銷售渠道,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50萬元,村民戶均增收7800元,實現家家有分紅,戶戶得實惠,人人干勁足。
硬核支撐,打好產業“翻身仗”
花垣縣長樂鄉那光村山林密布,氣候溫潤。在駐村工作隊合力推動下,羊肚菌正成為村民致富增收的當家產業。
2021年5月,駐村第一書記彭可為一到那光村,就聚焦產業興旺做了詳實的調查研究,了解到那光村人均耕地不到1畝,耕地碎片化極其嚴重,農業效益和抗風險能力極低。“產業不可能搞得好,你們工作隊不要搞產業,修路就行了”。干部和群眾普遍不看好農業產業,不相信靠種地能掙錢。
綜合那光村調研情況,彭可為暗下決心一定要闖出一條路子來。他先后組織湖南農大35名專家教授、食用菌團隊分別從氣象數據、水土信息、市場需求等方面反復論證,為那光村量身設計了利用冬閑田種植羊肚菌項目,同時聯合中國五礦集團劃撥專項產業資金117.7萬元,開啟了“央企資金注入+高校技術輸入+地方人力投入”合作幫扶模式,當年羊肚菌種植收入就達到26萬元,跟種的群眾也賺了近3萬元。2022年村集體經濟純收入突破50萬元,極大地增強了村支“兩委”、老百姓發展產業的信心。
與此同時,中國電信湖南公司派駐龍山縣石牌鎮桂英村工作隊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助力桂英村在全省率先開通5G基站,加速了平安桂英、數字桂英、智慧桂英建設,2022年桂英村全年實現經營性收入340萬元,凈收益60萬元,較2021年同比增長242%。
在推動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狠抓項目建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優化基層治理等工作時,各工作隊認真履行職責,組織實施了一大批惠民項目,僅州派工作隊兩年以來就統籌財政資金、協調社會資本以及整合村級資源爭取項目資金3.57億余元,各幫扶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改善,群眾獲得感與滿意度不斷提升。
初心領航,淬煉擔當“鐵肩膀”
“只要村民需要我,再干幾年又何妨!”當隊友問及期滿輪換是否回單位時,向自瑞未有分毫猶豫便脫口而出。
2016年4月,結束12年部隊戎馬生涯轉業地方工作的向自瑞主動向后盾單位瀘溪縣應急管理局申請駐村,部隊生涯原本就讓兩夫妻聚少離多,回家后又選擇去駐村,開始他的家人特別不理解。
2017年8月的一天,向自瑞帶著妻子一同走訪“親戚”,看到群眾家中破破爛爛,妻子緊跟身后沉默不語,當天走訪結束后,妻子對向自瑞說道:“自咱們結婚以來,你一直都在部隊,我們確實不容易,但比起老百姓,我們要幸運得多,現在他們更需要你,你就踏實干吧,家里有我。”
得到家人的支持和鼓勵,向自瑞工作常常都是滿載負荷,他出門總帶著筆記本,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很快,全村老百姓的基本信息他都寫在了本上。在他的帶領下,幫扶村種植瓜果及中藥材近千畝,建成風雨橋24座、觀景臺2座、露營基地2個、休閑垂釣中心1個,群眾的生活更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2021年9月,向自瑞頂住壓力再次向組織申請駐村,被派到馬王溪村擔任第一書記。雖然是一名駐村的老兵,但這次駐村使命有所變化,他總以新兵蛋子來要求自己,與新一屆村支“兩委”共商大計,扎實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2022年村集體經濟突破101萬元。
“我們會永遠記得,2022年省科技廳工作隊為我們全村接通了城市自來水!”吉首市馬頸坳鎮榔木村竹科組孫興加在微信群里公開致謝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陳海通過走訪了解到村民的生活用水汛期容易受污染,旱期也經常出現供水不穩定現象,全村為用上優質水期待已久。他第一時間將情況向后盾單位進行專題匯報后,省廳主要領導親自負責抓落實。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分析論證,最終于2022年5月中旬開工,歷時四個月完工,共計鋪設管網9.88公里、建設二級加壓泵站1個、安裝水表227戶,全村用上了放心水,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善。
典型帶動,厚值人才“大本營”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椿木坪村要振興,必須也得有人。”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派駐第一書記李靈在鳳凰廖家橋鎮椿木坪村干部座談會上表示,今天的椿木坪村,人才依然是關鍵,要持續不斷培育愛椿木坪、懂椿木坪、服務椿木坪的后備力量。
“李書記,你們來了以后,我們的村莊變美了,產業變強了,留在村里將有更好地發展,我想入黨,這是我的入黨申請書,我一定聽黨話、跟黨走,請你多幫助我。”二組后備力量龍華金在遞交入黨申請書時向李靈承諾。接過入黨申請書后,李靈甚為感動,不斷鼓勵龍金華要努力建設自己的家鄉。
“來到椿木坪艱苦,也很累,但更欣慰,今年我們已陸續收到了5份入黨申請書。”在村支部大會上李靈滿懷信心地介紹著每一個入黨申請人的基本情況。椿木坪村后繼有人的生動實踐,讓全村群眾看到了新希望、提振了精氣神。
州人大機關派駐古丈縣默戎鎮中寨村工作隊持續強化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暢通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渠道,鼓勵引導畢業大學生為家鄉建設發展貢獻力量。兩年來,工作隊發展黨員4人,發展茶葉、油茶、蔬菜等農業特色產業1500余畝,村級黨組織創辦企業、合作社3家,支持引導茶葉大戶2戶、養殖大戶7戶。
2021年,村里還引進了鬼溪秘境生態旅游有限公司,在第一書記那薩的號召下,學播音主持專業的大學生梁紅放棄了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通過招聘后順利成為旅游公司的一名講解員。2022年,中寨村接待游客20萬人次,村旅游收入達100萬元。
近年來,全州牢牢抓住村級基層組織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持續強基固本,深化后備力量的培育,先后有1307名優秀返鄉大學生、外出務工經商能人和2329名產業帶頭人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實現村村“兩委”班子有至少1名大學生和1名產業致富帶頭人,鍛造出來的一支支、一批批“帶不走的工作隊”正成為全州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
來源:團結報
作者:彭孫英
編輯: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