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瀘溪大陂流第五屆油菜花藝術節在潭溪鎮大陂流村盛大開幕,為“沅水明珠、畫里瀘溪”文旅品牌增加了一抹迷人的明黃,這也是該鎮以多元產業促鄉村振興、促農旅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該鎮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富民強鎮的總抓手,錨定“生態橘鄉·醉美潭溪”發展目標,形成了以峒河沿線椪柑產業帶為龍頭,油茶、煙葉、羊肚菌、中藥材、“油菜花+油葵基地”鄉村游、“棲遲谷”民宿康養游等多元產業百花競放、相互交融的發展新格局。
一片茶林“香飄千里”
煙雨朦朧,春色撩人。走進潭溪鎮楠木沖村的2000畝原生態老茶林,一片盎然,屬于山間那份特有的綠野芳香迎面撲來。
“我們這里的老茶林都是純天然野生無污染的,從不施肥打藥,除蟲都靠人工。”村里的產業“土專家”楊世斌介紹道。
楠木沖村一直號稱潭溪的“油壇子”,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老茶林規模不斷擴大。雖然果子小,出油率低,但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90%,遠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維生素E含量更是高出橄欖油的一倍,且口感更佳。
作為潭溪鎮第一位90后村支書,楊秀剛創新思維、轉變觀念,近年來,他積極引入集“炒果—磨粉—蒸粉—榨油”為一體的機械化生產車間,極大地提高了出油效率。同時,在消費扶貧政策的鼓勵下,該村積極拓寬油茶銷售渠道,采用“訂單式”“點對點”服務模式,銷往長沙等地,得到消費者一致好評。今年來,僅油茶銷售一項就為村集體經濟增收40余萬元。
田間地頭的“金葉子”
一場春雨一場暖,春雨過后忙耕田。3月21日,農歷春分,潭溪鎮朱雀洞村的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來,在該縣、鎮兩級“技術+農資”雙重“護航”下,朱雀洞村按照“支部引領+合作社牽頭+大戶帶動+村民分紅”的機制,2022年完成煙葉種植80余畝,村集體經濟增收35萬元,人均年收入提高2000元。
為使煙葉生產更加標準化、規模化,朱雀洞村在后盾單位湖南省高新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幫扶下,修建3.8千米的產業道,對6個烤煙房進行全部維修翻新,2023年新增120畝煙田,共計煙葉種植220畝。
“除了煙葉,今年我們村還種植了黃金梨、黃桃、棗子、日本李王、湘柚、甜脆桃、臍橙、春香等多種水果,推出近400畝的‘四季果園’,讓村民一年四季錢包都能鼓起來!只有村民一直有甜頭,產業才能有奔頭,鄉村振興才能有盼頭嘞!”村支書符清祥目光堅定地說道。
“小油菜”撐起了大經濟
油菜花開阡陌香,人間景色屬金黃。3月18日,瀘溪縣大陂流村第五屆油菜花藝術節吸引了眾多游客紛至沓來。
“現在正是油菜花盛開的季節,一到周末好天氣停車場和農家樂都爆滿狀態,村里都請了專人來維持交通秩序呢!”村輔警羅小強說道。
近年來,潭溪鎮大陂流村按照“以花果為媒、以節慶促旅游”的發展思路,利用“黨建+”發展契機,打造以千畝優質油菜花“峒河觀光帶”、百畝油葵基地為核心,集生態觀光旅游、生態循環農業、農耕文化體驗為一體的高品質生態旅游度假區,唱響“山水大陂流”文旅品牌。
據了解,該村通過加大農旅資源整合力度,加快旅游服務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舉辦油菜花節、油葵觀光、文化下鄉等各項活動,帶動周邊游、一日游、鄉村游,每年接待游客超過80萬人次,農產品年銷售達20萬以上,2022年村集體經濟更是突破100萬元,較去年同比增長32.5%,全村人均收入達3.2萬元,較去年同比增長68%。
同時,超高人流量也輻射帶動了周邊村(社區)經濟文化發展,如松柏潭村戶外拓展基地、新寨坪村“棲遲谷”民宿等,形成一條“319國道潭溪精品游線路”,構建了產業支撐有力、生態文化豐富的特色鄉村旅游格局,跑出了農旅融合“加速度”,促進了城鄉之間的“雙向奔赴”。
來源:團結報
編輯: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