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潤青山綠,風催嫩芽發。站在湖南省湘西州保靖縣呂洞山下的呂洞村四面張望,煙嵐繚繞,滿眼青翠,千年古苗寨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悠悠茶香中訴說著與萬畝保靖黃金茶的故事。
保靖地處北緯30度,位于中國綠茶兩個“金三角”之一的武陵山脈中心,是土壤富硒帶、微生物發酵帶、植物群落亞麻酸帶,享有“綠色明珠”“天然氧吧”之美譽,是全國重點產茶縣。

保靖縣呂洞山鎮黃金村。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陳昊 攝
近年來,保靖縣全面探索茶旅深度融合發展,不斷豐富茶旅業態、培育茶旅商品、提升茶旅內涵、強化茶旅宣傳,茶旅融合“漸入佳境”。從昔日少人問津的偏僻山鄉,到翠綠茶園鋪滿山坡,茶山苗寨游人如織,保靖正演繹著一片茶葉興盛一座城的傳奇。
強底色,一片葉子長出振興夢
春雨蒙蒙,呂洞山鎮夯吉村云霧繚繞。放眼遠眺,壟壟茶樹,漫過道道山坡,迎來了采摘季。
說起夯吉村,總繞不開保靖黃金茶。
茶季,這里滿眼的綠。這綠,透亮而安靜,順著山坡,起起伏伏,踩著大自然設定的節拍,沿著山頂,歡快向外鋪排。
“茶季是全村人最忙碌的時候,村民們都搶抓時節采茶呢。”茶園里,保靖縣富怡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龍文富與村民一起,哼著茶歌,采摘苗寨“致富葉”。
聊起保靖黃金茶,34歲的龍文富總有掏心窩的話。
十多年前,夯吉村山高水遠,經濟落后,不少鄉親狠心拋棄祖上視為命根子的田地,紛紛外出打工,龍文富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來,保靖縣大力推進保靖黃金茶產業,我辭掉了外面的工作,回鄉種茶,荒山上掘黃金,勢要沖出致富路。現在村里家家戶戶都種茶,全村共發展了6000多畝。”3月9日中午,龍文富用頭茬春茶款待了一批外地茶商,每一口茶湯都是高山云霧的饋贈。
種茶、炒茶、加工……依托保靖縣委、縣政府政策扶持和自身不服輸的干勁,龍文富一步步鞏固自己的產業“王國”,到如今,已形成集種、產、銷為一體的保靖黃金茶產業鏈,自己也成了村里的致富帶頭人。
不僅在夯吉,保靖縣的崇山峻嶺間一派風生水起,遍布萬千美景,悠悠飄蕩著保靖黃金茶香。
近年來,保靖縣委、縣政府堅持特色興農,立足資源優勢,把大力發展保靖黃金茶產業作為重點“工程”,突出“綠色、生態、有機”三大特色,實施品種、品質、品牌、品味一體化塑造,成功走出了一條興產業、增就業、促增收的好路子,保靖黃金茶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成立了由縣委書記擔任鏈長的保靖黃金茶產業鏈,在全國茶產業領域首開先河啟動種質基因庫建設,成立省農科院保靖黃金茶產業研究院,創新“一茶三院士”產業推進機制;通過實施了全省首部古茶樹資源保護法規——《保靖黃金茶古茶樹資源保護若干規定》。

幸福采茶人。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陳昊 攝
一芽芽茶葉在時間的浸染下,愈發醇厚飄香。截至目前,保靖黃金茶總面積近15萬畝,綜合產值超21億元,全縣8萬人口因茶受益,真正實現了“一片葉子造福一方百姓”。保靖黃金茶是湘西州第一批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已納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獲得全國綠茶高峰論壇金獎、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金獎、中國茶品牌最具競爭潛力品牌“金芽獎”等多項榮譽,列為湖南十大名茶、湖南省十大地方公共茶葉和湖南十大農業區域公用品牌,連續兩年獲湖南省“一縣一特”優秀農產品品牌。保靖先后被評為全國重點產茶縣、中國茶業百強縣、中國名茶之鄉、湖南千億茶產業十強縣、湖南省十大茶旅融合示范縣等。
開新門,茶旅融合奏響振興曲
“空山新雨,茶香醉人。沿著茶園游步棧道漫步賞景,在茶藝多功能中心品一杯保靖黃金茶,去苗寨里體驗民族風情,再去農家樂品嘗美味茶宴,豈不快哉!”3月9日,葫蘆鎮國茶村保靖黃金茶示范園內,游客們一路走一路拍照,輕風拂過,傳來縷縷茶香,令人心曠神怡。
一片葉子如何發揮出更大能量?保靖黃金茶產業如何進一步促進傳統村落的活化與復興。
保靖縣“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融合”的發展思路給出了回答。保靖縣圍繞“唱圣山經,做茶文章,打康養牌”理念,以保靖黃金茶特色小鎮為抓手,深挖“土家探源”“神秘苗鄉”旅游資源,建立“旅游+非遺”“旅游+茶葉”等新業態,將茶文化、體驗、觀光等散落的珍珠,串成斑斕的項鏈,讓茶香味飄出去,各地游客走進來。
保靖黃金茶產業村紛紛亮出十八般武藝,以實干奏響茶旅融合振興曲。
“國茶村的環境、生態具有優勢。我們做了5年發展計劃,以茶為基、以茶促旅、以旅興茶、以文傳茶,逐步走出一條茶、旅、文三位一體的鄉村振興之路。”國茶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石忠正說。
七星廣場、陶藝古窯、七口古井、茶廬、茶園游步棧道、精品茶葉示范園、茶藝多功能中心、陶藝制作體驗館……在打出一套嚴密的“組合拳”后,國茶村集觀茶、采茶、悟茶、垂釣、露營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拔節生長,年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
隨著保靖縣茶旅融合逐步推進,千畝茶園觀光游、云霧山上觀日出、茶源尋根、民宿度假等旅游業態緊鑼密鼓、不斷成型,一個個以“茶園變景區”為目標的生態農業觀光旅游示范村形象也逐步明晰。
雨潤千山時節,黃金村野櫻競開,茶樹吐綠,風光旖旎,吸引大批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黃金村擦亮保靖黃金茶發源地這一活招牌,依托7大古茶園,充分挖掘保靖黃金茶文化,探索集觀光旅游、制茶體驗、茶藝演示、研學娛樂等為一體的旅游格局。”黃金村黨總支副書記石金貴說,村里正打造一方可聞茶香、觀群山、看日出、賞霧海、走古道的桃源秘境,力爭實現“家家是保靖黃金茶銷售門店,戶戶為餐館民宿,人人成茶藝專家”的茶旅融合愿景。
保靖縣茶旅融合推進過程中,還衍生出研學交流、個性定制、加工體驗等互動式新業態,以茶基地為載體、以旅游為內容、以市場為動力,把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品變商品、茶山變金山,打造茶旅融合“金名片”。
同時,保靖縣通過舉辦苗祖祭祀民族文化藝術節、茶王爭霸賽、斗茶會,參加省內外茶博會、農博會等方式,講好保靖黃金茶故事,持續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
奔前程,茶旅融合看保靖
天剛大亮,呂洞山鎮大烽沖景區內的梁遠平一家便忙活起來。
他與妻子龍香英準備當天餐飲食材,兒子梁宏洋打掃餐館衛生,老人也不閑著,去茶園里采摘春茶。
多年前,夫妻二人返鄉創業,用早些年打工存的積蓄在大烽沖內修了一棟小房子,做起了農家樂,取名峰泉山莊。
近兩年,保靖縣推進茶旅融合,投入1000多萬元,對大烽沖景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進行提質改造,深入挖掘旅游資源,打造了一處可觀光休閑、采茶品茗、體驗民俗的好去處,來此游玩的人越來越多,峰泉山莊在內的農家樂和民宿也愈加紅火。
“景區有了知名度,來玩的人多了,我的農家樂升級為食宿一體的特色客棧,茶葉銷量也大增,一年收入20多萬元。”其他茶農也紛紛追隨梁遠平的腳步,開起了民宿、農家樂,變身“創業達人”。
綠葉下的日子幸福悠長,茶農們正與新生的茶葉一起翻開茶旅融合新篇章。
在葫蘆鎮國茶村谷幽蘭農家樂里,店主施新星在忙完4桌農家菜后,進賬超千元。來不及歇口氣,一家人又忙起茶葉加工。
“茶產業和特色餐飲兩手抓,‘茶路’越走越寬,日子越過越紅火。”施新星說。
昔日“養在深閨人不識”的地方變炙手可熱的“網紅”景點,是保靖縣以保靖黃金茶特色小鎮建設帶動茶旅融合發展,助力老百姓持續增收的完美例證。

一批游客駕著車來茶園觀光游玩。 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張衡 攝
保靖黃金茶特色小鎮呂洞山鎮里,圣山神秘、苗寨散落、民風濃郁,峽谷雋秀、茶園遍布、美不勝收。近些年,隨著保靖黃金茶產業的蓬勃發展,全國各地的客商、游客慕名而來呂洞山片區探秘尋茶。
“保靖黃金茶特色小鎮打造緊緊圍繞‘一山、一谷、一環、五寨、九沖、十二嶺’的空間布局,加強‘一座苗祖圣山,十灣保靖黃金茶谷,百里高山茶嶺,千年苗寨群落,萬畝黃金茶海’文旅基礎設施建設,將旅游元素融入茶園項目建設,促進產業深度融合。”保靖縣委宣傳部部長、保靖黃金茶產業鏈副鏈長金敏說,保靖縣將以保靖黃金茶特色小鎮建設為引爆點,“串”起保靖黃金茶產業鏈,整合旅游資源,推動茶旅融合向縱深發展。
關鍵節點上,再添一把旺火。保靖加速推進遷夯公路、湘西機場公路(保靖段)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通呂洞山鎮南通北暢交通網;全面推進呂洞山茶旅融合項目建設,完成吉首北—夯吉、矮寨—夯吉2條二級公路,保靖縣不斷成為湖南茶旅融合的“詩與遠方”。
從賣茶葉到“賣風景”,從“吃生態飯”到“吃茶旅飯”,保靖縣茶旅融合正不斷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開出“致富路”,融出“好錢景”,奔出“好前程”。
來源:湘西網
編輯: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