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span>
還記得《邊城》中翠翠的唯美愛情嗎?
在鳳凰古城沱江畔,這場浪漫而凄美的故事,每晚7時至11時都在“上演”。不過,它有了更加完美的結局。
2月15日晚上8時許,我們才來到北門碼頭,便瞧見一襲紅妝的妙齡女子靜立在沱江中竹排之上。不用問,便知這名女子是“翠翠”。她不時輕舞手中的紅傘,姿態優美。從碼頭上看,紅妝女子、竹排、背后的吊腳樓,便成了一幅畫。
來到鳳凰古城,哪個女子不想做一回翠翠啊。漫步沱江邊,總是聽到不同人在呼喚“翠翠”,許多游客迫不及待地戴上銀飾、穿上各種款式苗服,不正是想做一回翠翠嘛。
從北門碼頭排隊乘船,艄公載著我們漸漸地朝翠翠駛去。近了,近了,那抹紅漸漸清晰了起來。紅妝下,翠翠的五官輪廓是那樣的秀氣、迷人。船上游客紛紛掏出手機,記錄自己和翠翠的美麗相逢。
翠翠靦腆地對著鏡頭微笑,眼中滿是少女對愛情的期待。伴著婉轉的歌聲,一把紅傘自空中飄落,翠翠翩翩起舞,衣袂飄飄,令人如癡如醉。光影交錯間,我仿佛看到拉拉渡口,翠翠手拿那只凹口短木棒,輕輕拉動繩纜,船只載著儺送駛向對岸,背影遠去。輕舟碧波,眉眼低垂,少女心事如江上的水霧般氤氳不盡。
一曲舞罷,翠翠將頭紗輕輕一翻,蓋住了她嬌俏的容顏。我們的小船也圍著她轉了一圈,駛離開去。
紅妝翠翠與我們遠離了,但翠翠的故事仍在前頭等著我們。
沿河石壁上,光影投射出鳳凰籍畫家黃永玉創作的《鳳凰沱江兩岸》寫生畫卷,巨型長卷描繪出苗族人民的春夏秋冬以及苗族古八景的意境。從初春的南華疊翠,到仲夏夜的溪橋夜月、晚秋的蘭徑樵歌、深冬的山寺晨鐘,湘西苗族特有的苗族婚禮、賽龍舟、抓鴨子、趕秋節、八人秋、吹笙舞、椎牛祭、接龍舞等節慶生活場景一一在這里上演。
緊接著,水幕“翠翠”又來了。水幕中,她或坐在沱江邊回眸一笑,或手托油燈輕倚城墻邊,或側坐于臺階之上眼眺遠方。而她的愛慕者儺送也來了,他們相遇、對歌,《邊城》中愛情故事是如此簡單而純真。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一邊欣賞著《邊城》故事,我們一邊搭乘小舟在古老的吊腳樓下、在清清的沱江上緩慢地行進著,兩岸的燈光將古城裝飾得如夢如幻。岸上,旅拍的“小姐姐”們打卡著虹橋、萬名塔、風橋、萬壽宮等景點。人聲鼎沸,槳聲燈影,我們就這么搖搖晃晃穿過了一條河,搖搖晃晃走過一段美麗的故事。
穿過一個光霧編織的隧道,舟便行至盡頭。同行朋友告訴我,鳳凰古城為翠翠在這里安排了一個更加圓滿的結局。翠翠和儺送將在一面苗鼓上起舞,代表著他們愛情的圓滿。遺憾的是,我們這一晚沒有見到這一幕。苗鼓擺放在沱江之上,卻不見翠翠和儺送。
夜色中,我們這樣泛舟沱江,穿越時空的紛疊重景,穿過現實的霧鎖煙迷,山水的柔情與紋理,古城的余韻,翠翠的故事,在流光溢彩中娓娓道來……
來源:團結報
作者:歐陽仕君 吳東林 魏夢
編輯: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