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圍繞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原創性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初步構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科學指南,也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作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部署,鮮明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3次到湖南考察、1次參加全國人大湖南代表團審議。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勉勵湖南“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為湖南描繪了“三高四新”的美好藍圖,其中“四新”里的第一個“新”就是“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湖南將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為遵循,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錨定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埋頭苦干、真抓實干,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新篇章。
把牢記“國之大者”與彰顯湖南擔當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想問題、作決策,一定要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善于把地區和部門的工作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棋局,做到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實現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新篇章,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深刻領會黨中央在關心什么、強調什么、最需要湖南擔當什么,切實把國家所需與湖南所能緊密結合起來。牢牢把握黨的領導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現代化建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不折不扣貫徹黨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始終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堅持觀大勢、謀大局、抓大事,從政治上領會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三高四新”放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全局中加以理解和把握,找準湖南發展的歷史方位,更加堅定地扛起黨中央賦予湖南的使命任務,更加自覺地把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強調的重大事項執行到位,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積極服務“國之大者”,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彰顯湖南擔當、作出湖南貢獻。
把細化戰略布局與抓好戰略實施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正確處理好戰略與策略等一系列重大關系。實現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新篇章,必須既在戰略上布好局,也在關鍵處落好子,善于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統一起來。保持久久為功的定力,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對“三高四新”涉及的每個方面、每個領域都明確目標任務和量化指標,以標志性工程為抓手,一錘接著一錘敲,積小勝為大勝、以量變促質變。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制定符合實際的政策策略和具體舉措,拿出只爭朝夕的干勁,切實把確定的戰略目標任務抓深入、抓具體、抓出效果,將“規劃圖”變成“施工圖”“實景圖”。
把解決發展不足與解決發展不優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并要求“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湖南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前十,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實現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新篇章,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科學統籌經濟發展質和量的關系,既通過質的有效提升引領量的合理增長,又通過量的合理增長支撐質的有效提升。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把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善于算大賬、總賬、長遠賬,勇于承受轉型升級帶來的短期陣痛,下大力提升投入產出效益、優化產業結構、增強創新實力、改善營商環境、促進區域發展均衡、保護生態環境,切實以發展“穩”保持經濟基本盤“穩”,以發展“優”支撐經濟質量“優”。
把強化產業支撐與強化科技支撐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囑托我們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實現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新篇章,必須緊緊抓住產業現代化和科技現代化這兩個關鍵,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同向發力。堅持以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為抓手,統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建鏈延鏈、未來產業加快布局,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涵蓋一二三產業、具有湖南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扎實推進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4+4”科創工程、湘江科學城、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四大標志性工程”,加大關鍵核心技術集中攻關,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著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把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探索性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通過改革創新來推動事業發展”,“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改革必然要求開放,開放也必然要求改革”。湖湘文化有“敢為人先”的精髓特質,湖南人的血液里有“睜眼看世界”的自覺。實現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新篇章,必須發揚優秀湖湘文化精神,堅持改革和開放“雙輪驅動”,著力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既堅持以改革促進開放,用好制度集成創新這把“萬能鑰匙”,下大力破除各類弊端和障礙,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不斷優化政策環境、生態環境、營商環境、法治環境,吸引更多資源要素向湖南集聚;又注重以開放倒逼改革,以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中非經貿博覽會等開放平臺為抓手,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帶動國資國企、“放管服”、要素市場化、投融資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突破,增強改革的系統集成和協同高效,健全完善有利于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
把促進經濟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實現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新篇章,必須牢記“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囑托,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扎實推進長江治污治岸治漁,加強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筑牢“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態屏障,為子孫后代守護好賴以生存的家園。堅持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現路徑,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美麗湖南和生態強省建設取得更大實效。
把促進城鄉融合與促進區域協調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時,要求我們“加快形成結構合理、方式優化、區域協調、城鄉一體的發展新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新篇章,必須解決好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為抓手,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和中心鎮建設,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構建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完善區域協調發展體系,以長株潭一體化為引領,推動省內四大區域板塊以及“一帶一部”聯動發展,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
把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實現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新篇章,必須堅持“富口袋”與“富腦袋”相統一。在厚植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建設物質基礎的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不能物質的高樓大廈遍地林立,而精神的高樓大廈卻坍塌了。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守牢意識形態陣地,繼承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推動包括湖湘文化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實現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新篇章,必須把促進共同富裕擺在突出位置,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大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依靠引進更多的經營主體、產業項目,為全省人民提供更優的就業崗位、更高的薪酬收入、更多的出彩機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不懈推進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以標志性民生工程為抓手,下大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把提高發展水平與守住安全底線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必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實現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新篇章,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既用好“油門”確保不失速,又用好“剎車”確保不脫軌。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認真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不斷增強“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積極主動預防和化解各領域風險隱患,堅決守住政治、意識形態、經濟金融、社會穩定、安全生產、政府債務等領域的安全底線。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堅決防范干部隊伍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以及精神懈怠、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等風險,引導各級干部樹立正確發展觀政績觀,大興務實之風、清廉之風、儉樸之風,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新篇章提供堅強保證。
文章刊載于《學習時報》2023年7月21日第1版
來源:湖南衛視 學習時報
編輯: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