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服裝充分展示了苗族人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憧憬。在長期的實踐生活中,他們的服裝與本地區特有的生態環境相結合,形成了具有湘西文化特點的苗族服裝文化。他們把一切象征美好吉祥事物,如花草、魚龍、飛禽等編織刺繡在自己的衣服、圍裙、頭巾、鞋襪、背篼、疊帽、疊裝以及床上用品,組成一曲充滿浪漫色彩和神話故事的樂章。隨著社會發展,湘西苗族服裝不斷以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苗族男子的對襟衣一般有布扣七個。有的青年男子為使人欣羨自己的富有和風光,甚至穿七件對襟衣,且件件花色各異。苗族婦女衣服胸前、袖口、褲腳習慣繡花滾邊或數紗,并加花瓣欄桿圖紋于其間,有的還在開叉和放擺前后兩面的邊緣刺繡云鉤。圍裙有胸裙和腰裙兩種,均繡上花朵,綴有銀花吊鉤,鮮艷奪目。
由于苗族支系眾多,湘西各地苗族服裝不盡相同,尤其女裝差別較大。就款式而言,鳳凰及與鳳凰接界的花垣、吉首一些地區的女裝長且肥,滾邊繡花,色彩淡雅秀氣?;ㄔ?、吉首、保靖、古丈等地的女裝較為短小貼身,滾邊繡花追求大紅大紫,艷麗奪目,少留空白。苗族的禮服(俗稱嫁衣)是苗族服裝的精品杰作。禮服的制作是銀匠、繡花工和裁剪師傅共同勞動的結晶。制作禮服是苗族婦女一生中的大事,除了選用最時尚、貴重的布料做衣服,還有配套的華麗花帶、圍裙和貴重的銀帽、披肩、鳳冠、銀鏈、項圈、手圈等銀飾,因此耗資、費時都是一般服裝的數十倍以上。
苗族銀飾以其種類繁多、造型精美形成了一種極具審美的獨特的銀飾文化。從佩戴部位上大體可分為頭飾、頸飾、胸背飾等。主要部位的飾品又按支系、片區分為不同的類型。苗族銀飾大多保留著原始的韻味,許多造型反映了苗族人民的信仰追求和生活習俗。在苗族人們的心目中,銀子屬于金銀財寶,銀飾往往是每個家庭必備的裝飾物,家里的銀飾越多,分量越重,就表明該戶人家的經濟狀況就越好。此外,因銀色澤好、易于加工,在民間廣為采用,經漫長的歷史發展,形成了一門獨特的民間工藝,體現在工藝精細,紋樣豐富、造型獨特、與民間工藝,民俗生活互相交融,形成各具特色的銀飾文化。
苗族銀飾是苗族民族文化的綜合載體。它一方面具有可以顯示家庭財富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具有耐人尋味的文化含義——苗族銀飾作為民族的標志,起著維系苗族某個社區和某些群體的重要作用。
來源:時刻
編輯:陳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