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如畫的十八洞村。
在湖南西北角的武陵山深處,藏著一個個風情獨特、純情美麗的土家苗寨,婺源式鄉村建筑、層疊的梯田、望不到邊的綠色美不勝收,其中一個就是十八洞村。過去,它曾因貧窮而出名,如今卻因脫貧而聞名。正是在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指引下,這個偏僻貧窮的小山村,蛻變成了“山美村富”的小康村。
2013年11月3日下午,習近平在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談。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我們在抓扶貧的時候,切忌喊大口號,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騖遠的目標,扶貧攻堅就是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此后,當地積極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精準扶貧新模式,依托自身獨特自然環境“因人施策”,發展特色產業。十八洞村黨支部帶領群眾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凝心聚力攻克貧困堡壘,擺脫了千年貧困,村容村貌、群眾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均純收入從2013年的1668元增長到了2020年的18369元。全村實現了穩定脫貧,向鄉村振興的路上大步前進,成為中國“精準扶貧”的一個典型。
中國的減貧成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2017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訪問老撾時,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本揚和他有一番推心置腹的對話——
本揚說,老撾農業自然稟賦較好,但受困于資金和技術。
習近平回答說,農業領域可以成為雙方合作的重點領域,中國不僅可以幫助老撾發揮自然優勢,還可以幫助更多人擺脫貧困。
本揚在十八洞村。
2018年6月,本揚專程來十八洞村考察。青山間恬靜富足的鄉村景象,吸引了本揚一行駐足凝望。在與十八洞村村民和湘西州縣鄉村干部互動交流了解生產生活情況后,本揚說:“看到十八洞村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精準扶貧思想,短時間內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脫貧致富,我感到十分高興。你們的省、市(州)、縣、鄉(鎮)、村五級書記抓扶貧,層層抓落實的做法,使我很受啟發。老撾還有很多貧困人口和家庭,十八洞村的扶貧經驗和做法值得老撾學習借鑒。老中兩國是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一直以來兩黨兩國攜手同行、守望相助。我們要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實現共同發展。”
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本揚?沃拉吉給十八洞村村民的回信。
2019年4月,老撾潑水節(老撾新年)期間,十八洞村村民集體致信本揚,介紹該村一年來的發展情況,并恭祝老撾新年。收到信后不久,本揚給村民們也回了信。“去年考察期間,鄉親們給予了我及代表團一行親切友好的接待,對此我仍記憶猶新……”他在信中表示,老撾正在全力開展扶貧脫貧,致力于擺脫欠發達狀態,十八洞村的成功實踐給老撾提供了十分寶貴的經驗。
“精準扶貧”體現了中國智慧,得到了世界認可。2018年12月20日,在中國倡議和推動下,第73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77國集團和中國”共同提交的“消除農村貧困,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決議。消除農村貧困聯大決議明確寫入習近平主席倡導的“精準扶貧”“合作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為國際農村減貧事業提供了中國方案。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十八洞村榮獲“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這一重大成就為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所描繪的更加美好和繁榮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取得的非凡成就為整個國際社會帶來了希望,提供了激勵。
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為這顆藍色星球上更多人擺脫絕對貧困提供了勇氣、經驗和力量,充分表明貧窮不是命中注定,貧困并非不可戰勝,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減貧事業是崇高的追求,更應當是務實的行動。站在新的起點上,中國將毫無保留地與世界分享“脫貧密碼”,繼續同各國一道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不懈奮斗。
來源:外交部公共外交辦公室
編輯:陳加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