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方略。
經過3年多的艱苦奮戰,2017年2月18日,十八洞村宣布成功脫貧。
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十八洞村,19張笑臉,如花兒一般綻放。


鍋里煮的花生冒著熱氣,噴香。
68歲的石拔專
——習近平總書記親切稱呼為“大姐”。
她身體仍然很硬朗,
在家養豬、賣點自己種的花生、接待游客,
一個月收入上千元。
女兒、外孫女常回家,享著天倫之樂。
她用苗家話說——
“總書記,大姐的生活現在過好啰。吃得好,穿得也好,有錢花,謝謝總書記!”


三間木房,寬敞的前坪,人流如織。
這里的主人——苗家阿婆龍德成每天都“很忙”:
與游人合影,與大伙分享習近平總書記來家里的幸福時光……
日子越來越紅火,越過越有滋味。
兒子施全友脫了單,與妻子開了“巧媳婦”農家樂,
還買了輛近10萬元的小轎車,
一個月前,77歲的她第一次搭了飛機,坐上了高鐵,看了北京城……
臉上滿滿的都是自豪和幸福。


把手中的谷子拋向200多只搶食的土雞,
50歲的施關保笑開了花。
他家的牛欄里還有30頭黃牛,
一年收入至少10萬元。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十八洞村后,
他從浙江回來,與扶貧工作隊引進的德農牧業公司合作養牛,
成為村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第二年就賺6萬多元,脫了貧。
今年又建了新房,還準備買小汽車,
他說:“這樣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獼猴桃架下,
62歲的龍太金正修剪枝干,眼里充滿對豐收的美好憧憬:
“明年這30畝示范基地的獼猴桃,也可以掛果分紅了!”
而村里通過股份合作、異地流轉土地,另外建成的970畝獼猴桃基地今年已經掛果。
“我們十八洞村的獼猴桃直供港澳地區和俄羅斯。”龍太金興奮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盛果期每戶分紅最低5000元,受益30年以上。
加上管理基地的工資,他一年收入2萬多元。他興奮地說:“十八洞村的好日子還在后頭。”


這兩口子現在是遠近聞名的養蜂能手。
可你想不到,
31歲的龍先蘭以前是村里的孤兒。
如今,他在扶貧工作隊幫助下成了養蜂專業戶,
今年養的蜜蜂達到118箱,
還帶領12戶村民成立“十八洞金蘭土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
難怪他要說:“現在的日子像蜂蜜一樣甜。”


63歲的石順蓮,是十八洞村的老支書。
身為苗繡非遺傳承人,她辦的苗繡織錦專業合作社,
讓2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受益,
培養出熟練繡工53名,每月平均能領到1000多元工資。
她和脫貧后的吳英花、吳心蓮開心地說:
“我們一起做身新衣裳,到外面去看一看。”


一大早,42歲的楊超文背著滿滿一籃子菜往農家樂趕。
他從21歲開始在外面打了20年工。
兒子成為留守兒童,他很愧疚。
習近平總書記來十八洞村后,他回家開起“幸福人家”農家樂。
一年收入有10多萬元,現在還買了一輛三輪車,日子過得越來越有奔頭。
更重要的是,他可以陪著孩子一起成長了。
對于未來,他希望擴大經營,開一個休閑山莊。


66歲的村民龍圓滿在豆角地里除草,
她參加了一個名為“星盛果蔬”的合作社,
從家里流轉出10畝土地,
平時給合作社干些除草、整隊、插桿的活,
一年收入也有1萬元左右。
這個合作社在村里一共流轉200多畝土地,
28戶村民因其受益。
龍圓滿很知足:“沒想到,像我這樣的老婆子在家里也能賺到錢。”


63只羊,7間羊舍。
這些都是50歲的龍厚東一點點干出來的!
“幸福美好生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要靠艱苦奮斗來創造。”龍厚東深知這一點。
養羊很辛苦。不論刮風下雨,都要把羊放出去,但龍厚東對未來很有信心:
“一年搞1萬元,沒問題。”
這股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是十八洞村的深刻變化之一。


大片的黃桃園里,
50歲的吳進英描述著姐妹們邊除草邊唱苗歌的場面。
沒有固定的歌詞、曲調,
割草、打枝……任何一個勞作場景,都能張口唱上幾句。
“把草割好一點,明年的收成就好咧……”
歡樂的歌聲滿天飛。
這樣的樂觀感染、打動著我們。
十八洞村,村民自發組織了“金惠隆”黃桃種植合作社,
村里還給每戶發冬桃樹苗、黃桃樹苗,
創新性地把桃樹的采摘權對外營銷,
一年總計賣出4100棵桃樹的采摘權,為全村帶來170萬元收入。


在十八洞村,最有味的人可能要數45歲的楊遠章。
他家門口,堆滿各種他從土里挖出來的奇石。
這個愛好,是他從10歲跟父母挖土時開始的。
沒想到,現在這個愛好也能賺錢——
有游客路過他家門口時,非常喜歡這些奇石,出高價購買。
他索性開了一家奇石店,才一個月已賺了四五千元。
不過,要挖到“奇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時埋在土里的石頭只露出一個小點,花一兩天才能刨出來,沒特別造型的話也只能舍棄。
數年前,他在一次騎摩托時摔掉兩顆門牙。
以前因為窮,一直沒錢補。
他有個心愿:“等我賣石頭賺了錢,要去鑲兩顆大金牙”。
這話,惹得旁邊的苗家姑娘一個個笑得前俯后仰。


陽光下,40歲的施金文在自己家前修車庫。
2016年,他從浙江回到村里自主創業,開了家衣柜門店。
現在把門店開到了吉首市區。
如今,一年收入有10多萬元,又買了輛新車。
他的“小目標”是,把門店開成全省乃至全國連鎖店。


20歲的施俊是一位“90后”。
今年8月,湘西長行村鎮銀行進駐花垣縣十八洞村,
成為第一個開在村里的銀行。
他回鄉應聘當了營業員,每個月收入兩三千元,
既可照顧80多歲的奶奶,又可為村里發展出一份力。
“真洋氣。”同伴們很羨慕他。


28歲的楊斌在村里當過支書助理,到外面打過工,也在村里開過電商賣土特產,一年收入五六萬元。
老黨員們為村里脫貧的努力和付出,感動著他,引領著他。今年他如愿以償轉了正,成為十八洞村最年輕的共產黨員。
更讓楊斌感到自豪的是:依托十八洞村豐富的山泉水,步步高集團投資的精準扶貧項目——十八洞山泉水廠。2017年9月20日,時任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在十八洞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時,給予充分肯定。杜家毫叮囑企業負責人,不僅要幫助村民解決就業問題,還要將部分收益作為品牌使用費向村集體分成,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老百姓加快富起來。
“天然山泉水變成創產增收的‘寶貝’!”楊斌回村到山泉水廠上班,想為村里多做點實事。
離土不離鄉,是他心中理想的生活,“當然咯,也想早點娶個媳婦。”


碰見施芳麗時,她正領著游客參觀十八洞村。
作為嫁到十八洞村的“俏媳婦”,
她第一次到這里,看到的還是泥巴路、破木屋,
現在村里修了水泥路,木屋變成磚瓦房,用上無線WIFI。
村里正在修建新的“十八洞村游客服務中心”,
她也應聘當了解說員,一個月收入2000多元,她很珍惜,很滿足。


苗家姑娘施蘭珍,做得一手美味的特色苗家小吃。
2016年下半年,她從浙江回到村里,
開了一家“十八洞村苗家阿雅小吃鋪”,
專賣苗家特色米粉、米蝦、涼面等。
一年有1萬元收入,
還可照顧在村小學讀一年級的兒子,
雖然很辛苦,但她覺得值!


28歲的隆騰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他去年脫了單,
現在妻子懷孕七個月。
今年,他瞄準了村里旅游市場,買了一輛新車跑運輸。
每月收入三四千元,還準備跟人合作搞竹鼠養殖。
妻子看中的正是他的勤快、肯干,
他們的心愿很簡單:
“寶寶健健康康,小日子生活越來越好,國家越來越富強”。


孩子們是十八洞村更遠的未來和希望。
17歲的龍明環在吉首一中讀高中,
她是“大姐”石拔專的外孫女,
但她從來沒在同學面前分享過這個“秘密”。
一到周末,她放學回來都會幫外婆做家務,孝順、懂事、有志氣。
她要“憑自己的努力獲得大家認可”。
她的理想也實在:
“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以后為村里的發展多作一些貢獻。”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作者:周紅泉 黃梅 李健 葉艷娜
編輯:黃舒婷